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峨桥镇第四届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峨桥镇党委书记 臧文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峨桥镇始终紧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先后荣获芜湖市“两强一增”示范激励优秀单位、芜湖市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先进集体、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安徽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荣誉。
(一)抓产业求质效,经济发展有活力。
发挥区位特色优势,全力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持续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60.8%;限额以上商贸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2.4%;批发业销售额1.46亿元,同比增长312%;零售业销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外出招商7次,互访企业15家,签约东篱湾田园综合体、华电光伏等项目4个,总投资7.63亿。二是产业发展势态良好。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6个村全年经营性收入达6174.07万元,村均经营性收益116.16万元 。促进茶市健康发展,开展茶源地展销对接,参展2023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结合五经普清查,全力摸清茶市数据“家底”,全年茶企销售额约56.6亿元。聚力做实“三农”工作,完成3.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和中科感知智慧无人农场建设,全国智慧农业现场会在峨圆满举办。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达2.2万亩,粮食总产量4万吨以上,油菜总产量达1810吨,新增家庭农场28家、专业合作社4家,丰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获评芜湖市五星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文旅+和美乡村”定位,顶格推进峨桥片区生态旅游发展。以“两村(崔村、龟山村)一河(泊口河)一山(浮山)”为核心区,邀请上海景域集团、东南大学设计院、安徽师范大学等设计团队开展规划设计编制,初步提升改造泊口河绿化景观,推进崔村精品民宿群项目建设,打响做亮“油彩峨桥”乡村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皖美山水”骑行赛、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
(二)坚持生态宜居,乡村面貌有看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峨桥”。一是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镇村各主干道为重点,逐路、逐街、逐巷、逐片进行清理整治,全年共整治153次,清理生活垃圾乱堆放5150余处,清理村内沟塘水面漂浮物1030余处,清理垃圾广告乱张贴760余个,组织人居环境及和美乡村现场会5次,全镇17个村(居)基本实现净起来的目标。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响水涧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获省级批准,完成响水涧门村、东山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11个宜居村庄建设,实现宜居村庄建设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持续向好。二是生态环境保障有力。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梅山矿经营户搬迁整治工作,稳步实施梅山矿、佘村矿生态修复项目;圆满完成2023年秸秆禁烧及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零火点”目标;高效落实虬塘湖水质保护工作,开展环保巡查执法6次,下达整改通知单5份,整改率100%;积极推动河湖长制落实,镇级、村级河长巡河912次;严格落实“林长制”,新准村申报创建2023年度省级森林村庄。三是国土保护全力推进。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新增耕地502亩,找回耕地450.17亩,实施增减挂20亩。严厉打击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积极协调解决农村宅基地矛盾纠纷。
(三)聚焦社会治理,乡村善治有势头。
围绕创建“平安峨桥”这条主线,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矛盾纠纷化解有力。规范化运行峨桥镇综治中心,整合公安、信访、司法、综治、法院等职能部门入驻,承担全镇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目前化解矛盾民事纠纷172件,参与人民调解622件,形成书面调解卷宗30起。常态化开展“初信初访不出镇街”公开接访活动,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7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安全生产“零重大事故”。组织对道路交通、生产企业、烟花爆竹、加油站点等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2次,排查整改隐患188处。大力开展防溺水系列宣传活动,发放防溺水宣传折页2000余份。三是基层治理持续深入。完善平安网格化建设,112名微网格员共开展治安巡逻1364次,化解矛盾纠纷272起。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国家安全、防范养老诈骗等各类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1200余场,受众人数达万余人,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7场,挖掘申报身边好人3人,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有奔头。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一是基础设施持续补齐。新建峨桥110KV变电站项目并投入使用,协调配合完成黄垄220KV线路建设任务,为开发区提供电力保障。投资105万元建设7个村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村居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申报专项债4500万元改造提升蒋墩、花苑等老旧小区,投资2200万元升级改造响水涧龙眼、龙潭、姚冲等5.1公里路段,完成石谷村祝冲组吴家路道路修复、农庄村桥西道路塌方维修、岳山村草屋道路拓宽等,积极谋划和有序推进镇区污水治理、茶城小区改造、响水涧进站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全镇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加大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全年发放临时救助57人次12.53万元,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5021人次58.89万元,高龄津贴18689人次99.68万元,两节慰问708户42.48万元,低保救助累计10184人次710.8万元,特困供养累计救助3941人次404.8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发放10653人次78.893万元,其他民生救助4877人次71.17万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及“回头看”问题整改、信息动态采集等工作,全力落实有效衔接政策,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15489.27元,同比增长18.91%。三是文教卫体事业健康发展。连续第三年示范激励“春华秋实”优秀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开展“春风十里 遇见峨桥”乡村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约240万元。兑现国家卫计民生工程奖励资金166.07万元,开展重点人群健康随访服务,完成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不断完善改造镇文化站配套设施,对室内外球场进行升级,建设百姓健身房。开展端午节龙舟赛、职工篮球赛、职工健步行、拔河比赛、广场舞等丰富多彩活动12场。
(五)抓落实转作风,自身建设有突破。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坚持挺纪在前,持续纠治“四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精文简会,全镇性政府会议和政务公文均压缩20%,“三公”经费逐年压减,严格把关镇、村财政支出,规范完善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经费报结等程序,不断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二是有序开展日常监督。围绕招投标、五经普、效能作风、民政低保和特困供养、防返贫等开展督查153次,发现问题117个,已全部推动整改。执纪执法查处问题8个,批评教育和处理人数11人。三是法治建设更加规范。强化法治思维,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监督。
此外,还扎实做好了人民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退役军人、老龄、关心下一代、宗教、科技、档案等各项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破解了许多难题,打赢了不少硬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及镇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以及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峨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镇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二是少数群众法律意识还很淡薄,社会矛盾纠纷复杂,综治信访维稳压力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与群众期望值还有差距;四是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少数干部进取意识、担当精神还不够,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打算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机遇激发新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芜湖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峨桥片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文旅+和美”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擦亮“江南第一茶市”金字招牌,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立峨桥“茶市水乡”和美乡村新典范,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峨桥样板”。
综合考虑,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新增招商引资项目5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民生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双招双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招引活源头。盘活用好特色资源,广泛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推进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力争崔村精品民宿群、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提升等项目签约落地,推进靠天收有机农场、撒花垾菊花岛、泊口河路亚基地等现有项目改造提升。抓项目强支撑。对照峨桥片区生态旅游发展任务清单,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响水涧进站路、浮岳路、淮林路、S335(淮九路向东延伸段)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专项债项目推进,围绕资金落实、要素保障、规划编制、图纸设计、招标实施等工作设立专班,推动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受益。抓服务筑保障。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建立镇党政领导包保企业服务机制,多渠道收集企业难题,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诉求。加强茶市建设,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推进茶市基础提升。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城乡高品质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做好人员动态预警、监测帮扶、帮扶走访等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经营性总收入达7000万元,超 100万元村10个以上。完善基础设施。高质量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有序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与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佘村矿生态修复项目、茶城小区改造项目等实施。稳步推进镇区自来水管网改造,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打造特色旅游。继续办好“油彩峨桥”乡村文化节,策划举办“皖美山水”骑行赛、泊口河垂钓赛、龙舟赛、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季系列”文体活动等。全力申报A级旅游景区,继续深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着力打造集非遗研学、红色教育、康养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区,将峨桥建设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样板。
(三)聚焦和美乡村,推动生态高标准治理
狠抓污染防治。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化“林长制”,做实“田长制”,强化生态和耕地保护利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施镇区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标准完成农庄村桥东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及11个宜居村庄建设,积极申报2024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与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农村改厕和农村危房改造。做大农业产业。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加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力度,全力推进补充耕地、找回耕地工作。
(四)聚焦民生福祉,推动保障高水平提升
强化民生保障。积极落实“10+3”暖民心工程各项工作,努力让发展惠及更多群众,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效运行17个村(居)养老服务中心,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其他未就业群体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支持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好城市书吧、百姓健身房、综合文化站等运营管理工作,扩大受益覆盖面。加强村级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努力提升镇村医疗就医水平和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以“平安峨桥”建设为主题,以“枫桥经验”为统领,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化管理平台,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等工作职责,定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五)聚焦执政为民,推动政府高效率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高频次开展镇村作风、效能督查,督促党员干部在职有能力、在岗有状态、在位有责任,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混日子干部没市场。筑牢廉洁底线。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峨桥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