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我在民生工程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我叫张*,家住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梅山村,今年17岁。目前就读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没能上好大学,但是能一路走来,走进大学校门实属不易,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让我这个小家庭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也得以健康长大。
低保和残疾补贴兜住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我父亲患有慢性病癫痫,母亲为智力精神三级残疾,皆无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资金来源就靠着每人每月1586元的低保金以及母亲每月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90元维持日常生活。虽然不能“大鱼大肉”,但足够我们全家有饭吃有衣穿,在全家的精打细算下,偶尔还能开开荤,此外逢年过节村干部还给我家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让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农家书屋就是我的精神世界之地
原本我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家),时间长了难免枯燥无味,但村里农家书屋的存在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些彩色。我在书屋学习了知识,结识了朋友,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寒暑假。节假日的时候,我一般早上写写作业以及把家里的家务做了,下午就可以走进农家书屋,度过难得惬意的下午时光,虽然不能和父母出去游玩,但是我已经在书籍里遨游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风土人情。
印象中看得最深刻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了迷茫的我指明了人生方向,让我不再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卑,更加坚定好好学习的决心,以知识改变命运。更为感动的是,村里的叔叔阿姨会询问我想看什么书,给我开“小灶”,买来适合我看的各类书,并和我说这是民生工程,只管提想法和建议,不用不好意思。
求学路上的各种好政策让我安心读书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被免除学杂费、免费领取了教科书,还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困难家庭助学金,同时村里也帮我申请“春蕾计划”的助学金,反正只要有好政策且我符合资助对象,学校和村里总是第一个想到我,帮我申请。没有了经济负担,我也松了一口气,可以安心读书了。如今,在中职学校上学,趁着暑假期间闲着没事,在村里的引荐下,就近在镇上打起了暑假工,挣点自己的生活费。
一路磕磕绊绊走来,有欢乐,有泪水,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心怀感恩,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下,我的一家享受着各项民生工程的福利,我也得以茁壮成长。
(张*口述,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梅山村梁燕华整理)